首页 > 象棋教室 > 北宋流行的象棋之千古之谜广象戏
北宋流行的象棋之千古之谜广象戏
2012-09-26      作者:      来源:
 

” border=

(晁补之)

   说起大小象戏,对于许多象棋爱好者来说可能不陌生,但提到广象戏却很少人知道。这也难怪,广象戏即使在北宋时期也并不流行,因此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广象戏是最神秘的象棋形态了。

   广象戏的创始人是北宋时期的晁补之。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明伶俐,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宋朝著名文学家。晁补之不仅酷爱象棋,还爱“挑毛病”。他觉得当时流行的大象戏棋盘不够广阔,棋子太少不过瘾,“盖局纵闭路十一,棋三十四为两军,意苦而狭也。”因此,把横竖十一路的棋盘改成横竖十九路,这样横竖就和围棋盘一样。棋子也由原来的三十四枚增至九十八枚之多。

   在其著作《鸡肋集》卷三五《广象戏图序》详细记载了他创作的广象戏: "尝试拟局纵横路十九,棋九十八广之,意少放焉。然按图置物,计步而使,终亦胶柱而已矣。而智者用之,则十九路之间尽强弱之形,九十八者之间尽死生之势,而十九、 九十八之外,死生强弱可循环于无穷。饱食终日,得吾说而为之,则逐鹿之纵观犹目前矣。元丰二年六月晁补之序"。

   但是广象戏并没有像晁补之的那些名词一样流行起来,没多久就失传了。如今也只有晁补之的鸡肋集中有所记载,因此,广象戏也就留给人们许多未解之谜。比如98个棋子为何?每个兵种有几枚棋子?开局之前,所有棋子的摆放于何处。无怪乎有“天下奇才”之称的胡应麟 (1551- 1602)都被难倒,在其《少室山房笔丛》中,胡应麟遗憾的写到:“晁元咎广象戏图亦各十九路,而棋用九十八。世但知温公七国,而晁戏绝无知者,因并识之。”不过,今人对广象戏的了解要比胡应麟多一些。据《中国象棋史丛考》的作者,著名目录学家朱南铣先生研究推论,广象戏棋子的开局布子可能是靠近棋盘的中央,每方最前一排每兵中各一子,第二排各三子,第三排各五子, 第四排各七子,第五排各九子,第六排各十一子,第七排即底线各十三子,棋局的中央有五个不放置棋子的交叉点。朱南铁先生推论似乎合理,但是今后如果没有进一步考古实物的出土来证明朱先生的观点,我们也许将永远 不会了解广象戏的真面目。

象棋教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