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象棋教室 > 宝应象棋的形制小解 上
宝应象棋的形制小解 上
2012-09-26      作者:      来源:
 

” border=

(玄怪录)

   唐朝宝应象戏的史料留存至今的十分稀少,只有牛僧孺的《玄怪录》可做参考。牛僧孺出生于公元779年,永贞元年即公元805中进士。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五朝,一生宦海起伏。玄怪录是唐传奇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其中的《岑顺》一篇,虽然是传奇小说,记录诡异之事甚多,但却是唯一可以参考的唐人关于当时象戏形貌的资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宝应象戏和北周象戏以及今日象棋的异同。

   马
   马自古就是象棋中重要的棋子,《岑顺》中关于马的描述是这样的:“天马斜飞度三止”,“两军俱有一马斜去三持止。”北周象戏中的马是棋子的通称,而唐朝象戏中的马则有四种专门的称呼。见钱钟书的《管锥编》:“天马”之“马”,乃“车”。“马”之“马”,“列马”,“行马”之马即“码”。其二,唐朝时马走“斜三”,而今天的象棋马走“斜二”。清姚元之对此有详细的解释:“马则斜行三路,车直进不回,与今马只斜行二路,纵横回转无定这相异。此唐宋不同者也。”

   将
   将是象棋中最关重要的一子,也是判定输赢的一子。虽然说如此关键,但是将得活动范围仅仅局限在九宫格内,但是在唐朝时并非如此。《岑顺》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将横行系四方。”。上将一词来源于博戏,这里指的是金象将军,“西壁下金象军”之金象。即今天的老“将”。横行是指该子只能横或竖走。“系四方”根据钱钟书的考证“系”字是“击”字的误写。这样一来,说明当时的将是有着很强的攻击性的一枚棋子,和今日只能活动于九宫格内的“将”有着本质的不同。

象棋教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