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象棋教室 > 劳动人民文化宫与中国象棋
劳动人民文化宫与中国象棋
2012-09-25      作者:      来源:
 

    天安门旁的太庙,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宗庙,占地14万平方米,是紫禁城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周恩来总理提议,政务院批准,太庙被开辟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了匾额,从此,这里就成了首都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培养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骨干,而从1953年开始,这里更成为北京主要的棋类活动场所之一,时间持续了12年之久,直至“文革”开始……

    据《北京志》记载,董齐亮与张雄飞、张德魁、侯玉山、谢小然、杨长生、徐家亮、刘文哲、宋景岱(以上为象棋)、过惕生、金亚贤、崔云趾、张福四(以上为围棋)等人都是文化宫棋类活动的骨干,经常参加活动的有三四十人,从1953年到1965年,共开展棋艺活动1487次,参加者391172人次,造就了一批出色棋手,引起国家领导人陈毅、贺龙的关注。1960年6月28日,陈毅和贺龙在北京饭店接见中日棋手,劳动人民文化宫的一位副主任率领棋艺组参加,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大的荣誉。

    劳动人民文化宫棋艺组的活动经过报道,引起外地一些棋类组织的注意,他们邀请棋艺组到他们那里比赛、交流,文化宫象棋手组队到天津、唐山、石家庄、沈阳、哈尔滨等地出访,由于他们棋艺一流(战胜过沈阳一流棋手、后来成为象棋大师的孟立国),又注重棋风,所以所到之处备受欢迎,让外省同行了解了首都职工的精神风貌,产生了广泛影响。

    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棋类活动在北京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记载,在1960年的全国棋类锦标赛参赛棋手中,北京代表团的7人里有5人是文化宫棋艺组组员;在1962年北京市体委主办的中国象棋等级赛中有412名棋手参加,而这412名棋手中有275名是文化宫棋艺组组员,占66.7%;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特级棋手级别的48人中,有32人是文化宫棋艺组组员,占66%,在8名甲级棋手中,有5人是文化宫棋艺组组员,占66.2%,从这组数字中,人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文化宫棋类活动在五六十年代的火爆与辉煌。

    然而,1966年,“文革”开始后,劳动人民文化宫包括棋类在内的一切文体活动全部停止,只有8个“样板戏”响彻在红墙内外,作为国粹的围棋、象棋一夜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无寻觅

象棋教室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