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陈志刚:小孩学棋已成气候 粤棋类运动走向市场化
陈志刚:小孩学棋已成气候 粤棋类运动走向市场化
2011-07-27      作者:施绍宗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的广东省象棋锦标赛在肇庆举行,这让明年就将离开管理岗位正式退休的广东省棋类协会秘书长、本次广东省象棋锦标赛组委会副主任陈志刚既兴奋又感慨,毕竟,这是广东省棋类比赛历史上首次举行之地,陈志刚在1963年举行的第一届省赛中夺得了围棋少年组的冠军,因此,陈志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并以“从省赛看广东棋类运动发展”为话题时,就从当年自己参加省赛谈起。

 

  陈志刚表示,他第一次参加广东省棋赛是1963年,当时是围棋、象棋与国际象棋合在一起举行,省内各地只能每种棋的每个组别派两名选手参赛,由于当时棋类运动作为体育竞技在广东刚开展不久,广东省赛只设少年与成年两个组,且不分男女组。象棋名宿陈松顺的儿子陈志刚当时13岁,他选择的是围棋,据他回忆,当年省赛围棋少年组只有来自六七个城市的十来人参赛,结果陈志刚技高一筹夺冠而归。

 

  如今,省赛早就从原来三棋合在一起比赛到分开各自比赛了。早年,三棋合赛也就几十人,现在,一项棋就600多人甚至更多,这也可以看出广东棋类事业的发展。

 

  粤棋类运动走向市场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棋类运动从少儿培训到竞赛都逐步走向市场化。现在,学棋的小孩越来越多,各地的民办棋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国家教委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要求三棋进课堂后,中小学校把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开展。由于学棋人数的爆炸性增长,比赛规模也要适应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广东等级最高的省赛也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从限制人数到基本上完全放开,到近10年已基本上不作任何限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除了参赛人数不作限制之外,根据培训后备人才的需要,比赛的组别设置也越来越精细化,从少儿到成年都有,而且少儿组别往往是一岁一组,甚至为了配合幼儿培训还设置了6岁组。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的省赛并没有设6岁组,对此,陈志刚的解释是,今年取消了6岁组,却又恢复了16岁组,作为省内最高水平的业余棋赛,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全省棋类运动的普及发展并提高水平,小孩学棋已形成气候,要把竞技水平提高就必须把年龄分组提高。近年,年龄越小的孩子学棋与参赛的越多,但到了中学,学生继续学棋的越来越少,恢复以前的16岁组,是考虑到比赛成绩可以在高考加分,同时也能与全国少儿赛接轨。考虑到比赛承办单位的接待能力,取消了人数特别多的6岁组。

 

  成绩不俗提高差一点

 

  陈志刚说他从省赛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20多年里,广东各地的棋类运动发展水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成正比关系,以韶关为例,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棋类运动的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为省专业队输送了不少人才,特别是韶关属下的乐昌市, 国际象棋输送了余少腾和邝颖慧,象棋输送了文静和何伟艳。但近十年来,韶关就明显落后了,深圳市场经济发达,三棋的发展都很好也很平衡。

 

  陈志刚说,在省赛的杠杆推动下,小孩学棋规模培训机构数量直到参赛人数,广东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也有隐忧,就是广东的棋童在全国赛上的成绩与广东开展相关运动的情况不相匹配,以前,广东最好的象棋小孩参加全国少儿赛都能夺冠,围棋与国际象棋在全国少儿赛上也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现在成绩都下滑了,这反映了广东近年在棋类普及上成绩不俗,但提高就差了一点,这也是我们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

象棋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