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象棋教学市场低迷 幸与不幸在于最基础
象棋教学市场低迷 幸与不幸在于最基础
2011-05-24      作者:贾知若      来源:华西都市报
 

    去年,成都棋校本部的棋类招生情况如何?


    在成都棋校校长赵晓梅女士提供给本报的2010年招生人数表上,这样写着——国际跳棋78人,象棋234人,国际象棋482人,围棋904人……


    据赵晓梅介绍,今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变化,是由于不少学校热心开办兴趣班,国际跳棋的人数将超过象棋,也就是说,在“棋城”,一直号称“群众基础最好”的象棋,其生员数将不幸垫底。2009年,棋校本部象棋招生222人,2008年195人,象棋的低迷,几乎称得上“持久”。


    你为什么不学象棋?这是个惊人而有趣的问号。


    ···学什么棋,就是“个人示范效应”

 

    19日下午,在蓉城神仙树南路的竹叶青论道馆,“旷代棋王”胡荣华端坐如钟,他刚刚在此间结束了对今年象甲联赛四川双流黄龙溪VS上海金外滩的挂盘讲解,麾下爱徒们的胜利,让这位“棋坛司令”赛后也毫无倦意。


    既是“司令”,必然在棋界的历史长河中干了些震古烁今之事,总结起来至少有两件:其一,自1960年起,胡荣华完成了对全国象棋个人赛的“十连霸”,前无古人;其二,他还是棋坛鲜见的“多面手”,当年除象棋能独步天下,围棋、国际象棋的功力也相当深厚,同样接近职业水准。“有很多棋手,自幼是学象棋的,后来改学围棋或者国际象棋,比如湖北武汉的国手李喆……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您围棋水平据说也达到了业余6段,为什么当年就一直没有‘背叛’象棋呢?”这是当天,本报记者对胡荣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初看来,这是个个人兴趣问题。我当年感觉下象棋就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原因非常简单,我总能够想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着法……但是进一步讲,我觉得少年人最终选择学什么棋,应该出于‘个人示范效应’,比如在上海,近十年来学围棋的人远超过学象棋的人,为什么?因为有常昊,常昊引发了巨大的个人示范效应。我?我现在老了,几十年前,我相信全上海学象棋的人超过学围棋的,因为有我。”胡荣华如是说,他顺便跟记者探讨了一个“谁是三棋混下最强劲对手”的话题,多才多艺的胡大师坦陈:过去,三棋综合实力与他最接近的,是老一代北京棋院院长刘文哲,现在,可能是国际象棋国手徐俊大师。不过,胡荣华自信自己的围棋水平要比徐俊略高,“前几年有人组织和韩国‘围棋皇帝’曹薰铉九段的围棋友谊赛,受3子,本来是我去下的,后来我有事没去了,换成徐俊,他输了。我想如果我亲自上阵的话,让3子曹薰铉是赢不了我的。”


    在“个人示范效应”中,胡荣华特别指出,“经济效应”最为明显——“很多家长一看,原来常昊下围棋可以挣那么多奖金,下象棋的许银川再厉害,也挣不了那么多钱嘛……所以就选择围棋,当然这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咱们象棋也有冠军将高达50万的头衔战了,照这个势头下去,发展象棋的机遇可能会越来越好。”

 


    ···挫折教育,各项棋大同小异

 

    据笔者了解,孩子们是否选择学象棋,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区域性差异。虽然更多的大城市都面临着象棋在“棋城”成都同样的尴尬,但江浙一带,象棋棋风颇盛,有可能是个例外。


    对于成都的象棋生存状况,成都棋院副院长蒋全胜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尽管棋校和各个分训点的象棋招生多年来一直不太理想,但这应该影响不了‘象棋群众基础最好’的论断。有一个因素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象棋大家都会下,还学什么?这个观点很顽固,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象棋的进一步普及。其实,如果我们单看棋迷运动的教育功能,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挫折教育——孩子们无论学哪种棋,都会在反复的胜败中得到一定的启迪,从这个意义上讲,棋类是没有高低贵贱的,学什么棋,其效果也是一样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往往证明:棋类总是有等级差异的。比如成都棋校校长赵晓梅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近年来,泡桐树小树附近,有家私人开设的“代管班”,也就是专门为学生们开设的兴趣班,棋类运动自然成了其中的选修课。成都棋校曾专门派教练在那里开设了象棋班,刚开始效果不错,后来生员逐渐减少,每况益下,问及缘由,成都棋校的郎教练一语中的,“最早来学象棋的学生,现在都跑去围棋班上课了,没办法。”


    也许,正如象棋“胡司令”所说,象棋往往还是其他棋迷的基础课,凡是学过象棋的孩童,再去学习围棋、象棋或国际跳棋,都会事半功倍。但是有一点不容否认,在我们身处的这个越来越注重现实的社会里,最基础的,往往就是最先被抛弃的。
象棋的幸运在于它是最基础的,象棋的不幸,也在于它是最基础的。

 


    ···她为什么选择象棋?


    即使在职业高手中,也不乏“弃象从围”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象棋永远地成为了配角,成为人们讴歌天才的一种“佐料”。而14岁的四川象棋少年队集训队员孙若谷,就像一个“孤例”。


    在去年的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中,孙若谷获得女子组第八名,从棋的内容上看,她曾经有进入前三名的潜质,这使得爱才的四川象棋队教练李艾东下了决心——留下她,希望能将她培养成四川象棋界的第二个黎德玲(全国冠军)。正在念初二的孙若谷从此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金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今年起休学一年,住起了成都棋院培训中心的宿舍——那间宿舍也是很有历史感的,十多年前,血气方刚的川籍围棋国手李亮五段、国际象棋国手王垚垚就住在那里。


    说起小孙为什么选择了象棋,在那间有历史感的简陋宿舍里,她父亲孙小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家是金堂人,金堂的象棋氛围很不错,出过吴幼章、吴优等高手。我女儿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觉得她太好动,我们决定送她去学象棋。另一方面,金堂到处都是下象棋的,娃娃不愁找不到对手练……我们全家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孙若谷能打上象棋大师,或者读一所好点的大学,实在不能两全,达成其中一个心愿也行。”


    据孙小海介绍,送女儿学弈多年,经济上的付出不算很大,一年也就是3万元左右,“可能比学钢琴还要便宜”,但是学到今天这个地步,家长付出的精力太多了,比如女儿休学到成都学棋,孙小海夫妇就必须有一个跟到成都,“她妈妈在供电所上班,我是个体工商户,思前想后,还是我来算了,最多少挣点钱嘛。娃娃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她能在象棋世界里坚持下去,我们家长就能坚持下去。”


    今年的全国第二届智运会,孙若谷将与梁妍婷搭档,代表四川女队出战。那一战的成绩,或将决定她到底将成为四川省象棋队的正式队员,还是回金堂继续念初二。


    ——对有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从一张棋盘到另一张棋盘。你就算始终如一地选择了象棋,下一步,仍将面临更重大的选择。

象棋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