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举棋、落子……66岁的马来西亚棋手黎金福在棋桌前一坐就是3个半小时。18日,象棋男子个人赛结束了第6轮的比赛,黎金福未能如愿战胜中国香港选手赵汝权。“只差那么一点点,一两步棋,”老人有些遗憾,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因为下棋的快乐才来到这里,如果只是为了奖牌,就不会来了”。
黎金福是本届亚运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9年的棋龄让老人对输赢早已释然。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下棋,他登上了亚运会的赛场,“亚运会对我来说不是竞技场,更像是一次快乐的旅行”。
中国象棋,流行自市井间。一张棋盘,两只石凳,聚起的是越来越多的象棋爱好者。正因如此,象棋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在发展中逐步规范。1978年,亚洲象棋联合会成立,现在共有16个成员组织。本届亚运会,中国象棋首次被确定为比赛项目,无疑又对象棋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马来西亚象棋队领队吴垂祁表示,近些年,象棋在马来西亚发展很快,已经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我们有全国赛和棋王赛两项重要比赛,参与的人非常多,”他介绍说,象棋在学校的推广也很成功,每年都会组织学校间的比赛。在首都吉隆坡,马来西亚的第一家象棋学院刚刚成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个项目”。
中国澳门选手李锦欢是中国澳门地区第一批职业棋手。“以前,我们那里下棋的人很少,而且都是业余的。这两年,象棋在澳门地区渐渐流行起来,才有了职业棋手”。李锦欢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我做职业棋手只有一年时间,能够参加亚运会非常荣幸。”他觉得,在亚运的赛场上和众多高手过招,收获很大。
在亚运会的象棋赛场上,来自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手同场竞技,体验与分享着一方棋盘之中的乐趣。可以看出,中国象棋在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之后,正在从其发源地,传向亚洲更广阔的地区。它见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各国各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黎金福老人对象棋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也因此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单是象棋就足以令我探索一生,”他说,“中国的文化,我想,再有60年也不可能读完”。
日本象棋协会秘书长山田光纪介绍说,在日本,有两种学象棋的爱好者,一种是围棋爱好者改学象棋的,另一种是想通过学习象棋了解中国的文化。此次参赛的日本女选手池田彩歌就属于后者。2000年,池田因为学习中文爱上了中国象棋,也执着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象棋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她说,“日本的象棋人口现在还不多,但是在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喜欢上了象棋运动,也因此在关注中国文化。”
体育运动承载起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象棋、龙舟、藤球、卡巴迪……广州亚运会设立的14个非奥项目展现出了多样的亚洲文化。 “亚运会是亚洲各国各地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平台,” 这是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对广州亚运会的寄语。亚运的舞台也因多元文化的魅力而显得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