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30年攀上世界桥牌巅峰  (2010-04-15)
   
[提要]  1991年,孙铭与刘逸倩搭档,参加世界团体锦标赛,女队获威尼斯杯赛第三名;后来又在香港公开赛中夺得冠军。1992年,孙铭与当时的大学生董永灵搭档,女队获奥林匹克团体赛第四的成绩;又在远东赛上夺冠。

  2010年是中国桥牌协会成立30周年。从1978年冬北京市举行第1次桥牌邀请赛,参加牌手只有38人;1979年北京市桥牌公开赛,179个参赛队,牌手刚超1000人,到如今借助互联网,每天在网上打桥牌的人就有成千上万……作为世界智力运动会的五个运动项目之一,桥牌已从我国少数知识界人士的智力游戏,变成一种民间的智力运动。

  刚刚过去的2009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世界桥牌锦标赛女子组决赛中,中国女队击败老对手美国一队,第一次荣获世锦赛冠军,争得威尼斯奖杯,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女队出场的队员是:孙铭/王宏利、王文霏/刘逸倩、阎茹/董永灵。

  夺冠的六名队员里,孙铭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一是牌龄最长;二是兼做过教练;三是在六名队员中,她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桥牌大师称号的人。

  1.从修理工到桥牌大师

  据说,股神沃伦·巴菲特如果有一天玩不成股票了,他可能会去监狱里打桥牌。——真的吗?是的。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我不介意去坐牢。”

  于是比尔·盖茨说:“如果沃伦进了监狱,我可能不得不自愿进去与他在一起。”因为他不想失去整天与巴菲特一起玩桥牌的机会。

  虽然只是幽默一把,但这就是桥牌,就是桥牌的魅力——甚至不惜失去自由而令人欲从事的一项活动。

  世界桥牌女子特级大师孙铭就是一个对桥牌迷恋一生的人。

  “文革”后期,16岁的孙铭初中毕业。由于身体瘦弱,她没有上山下乡插队,留在了城里,分配在服务行业就业。干什么呢?修锁,修自行车。孙铭上班一看就哭了,还哭了好久:女孩子谁愿意干这个呀?那时的青少年都被命运搞得晕头转向,千方百计寻找改变处境的方法。孙铭就双管齐下,先是学姐姐去画画,然后又跟着潮流拉小提琴。学了一阵,她发现好像两样都学不进去,画画总停留在画猫,小提琴的水平怎么也提不高。

  后来她谈恋爱了,认识了男友的一圈朋友,他们都玩一种牌戏,叫桥牌。1974年,孙铭迷上了桥牌。五个男孩一个女孩,很快,她就成为小圈子里的尖子。轮到比赛的时候,她还说了算,指挥谁先上场,谁当板凳队员,也不管人家高兴不高兴。

  当年要想提高桥牌技艺,完全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实践中摸索,只能靠多多地打牌积累经验。有时,夜里10时多了,有朋友敲窗子,外面问,“打牌去吗?”孙铭在屋里立刻答道,“去!”于是又一场昏天黑地的牌局就开始了。那时市面上很难找到关于桥牌的书,男友就从别人那里给她抄书回来,整整抄了两大本。后来,仗着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孙铭又再接再厉,搞到一本英文的桥牌书《桥牌技巧》,就和朋友们一起着手翻译起来。在边打牌边译书的过程中,她逐渐弄清楚了许多桥牌技巧,获得了顿悟式的提升,一下子成熟起来。

  从1978年开始,北京市连续举行了几届桥牌比赛。通过参加最基层的筛选,孙铭在1980年荣获海淀区第四名,取得了第二年参加北京市桥牌比赛的资格。

  正是在这几次市级比赛上,北京桥牌女队最初的队员们产生了,开始有老师带领着训练了。那时,每个星期有两天下午,孙铭和陈泽兰、周敏、蒋璐、程桂荣、何京颉、赵春华、仲江等,聚集在东四八条的那个温馨的小院里。主人朱文极老师是我国的桥牌前辈,翻译有多种桥牌的书籍,是我国众多桥牌手们的启蒙老师。小院不大,一时间来了这么多年轻聪慧的女孩子,立刻充满了勃勃生气。两张桌子围满了人,欢声笑语和持久的沉默思考交替着,多少热情、憧憬、希冀在女孩子们心中流淌。

  桥牌这项运动,本属于有闲阶层的活动。可孙铭不是有闲阶层,她是小工人,跑出来参加训练,在单位不算请假就算旷工,是要扣钱的。那时的小工人能挣多少钱呢?30元左右。像这样每个星期两个下午的请假,扣来扣去的,一个月也剩不下多少了。

  所幸,随着1980年中国桥牌协会的成立和同年世界桥联接纳中国桥协为会员,孙铭于1981年终于成为正式编制的北京桥牌女子队队员,可以术业有专攻了。1983年,中国女队参加了远东桥牌锦标赛。此次出赛,尚没有孙铭的份。而且当时的女队教练——来自香港的北大教师林杼也并不看好她。孙铭尽管心里不服气,也不敢稍有造次,只有狠狠地要求自己刻苦、刻苦、再刻苦。终于,她的机会来了。

  1983年,全国锦标赛在天津举行。一队的主力队员陈泽兰因家里有事而不能参赛。教练林杼刚刚还在数落孙铭这不行那不行的,转头就让孙铭顶替陈泽兰上场了,与周敏搭档。恰与那些小明星的成才之路一模一样,一定要有名角丢个机会给她们,她们顶得上去就红了,顶不上就彻底没戏。孙铭非常明白这一点,天上的馅饼就是往她这样有准备的人头上掉的。她咬紧牙,沉住气,兢兢业业地打完了全场。终于,她们赢得了冠军!周敏拉住她的手笑,教练林杼说,孙铭将来一定是最好的牌手。——哦,原来他是这样想的!难怪他敲打起孙铭来特别厉害。

  1984年,中国女队首次派队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第7届奥林匹克世界桥牌团体锦标赛。孙铭参加了,她的搭档是朱小音。最后的团体名次是第17名,在23个队里相当靠后。这是孙铭第一次出国,也是她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孙铭没有白来,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级牌手的真正差距,无论从理论到经验,从逻辑思维能力到战术技巧,从实力到风度修养,各方面都需要慢慢磨练,长期培养。

  曾经有网友问过孙铭,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桥牌手呢?孙铭认为,一个好的桥牌手,除了需要具备相当的智力水平之外,还要有对桥牌运动的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不是说说就算的,而是相对于其他更有世俗诱惑的东西而言,能够放弃它们,包括金钱、美女、权力等等。同时,还要有强烈的取胜的愿望。

  很快,1986年,中国女队荣获远东桥牌赛女子冠军,同时取得进军第二年1987年世界锦标赛的资格。参赛的六名选手中仍然有孙铭/朱小音。也就是在1987年,孙铭与队友古玲、张亚兰一起获得了世界桥牌大师的称号。

  世界桥牌联合会把桥牌大师的级别分为三档:最初为国际大师,其二为世界大师,最高为特级大师。

  孙铭她们获得的世界大师的条件是,获得过50个世界桥联大师分,5个世界桥联名次分,至少取得过世界桥联的一项比赛或一次世界地区桥牌锦标赛的冠军(或三次全国性桥牌组织比赛的冠军)。而下一步,世界特级大师的称号只需一个世界冠军,再加5个名次分就能够达到。谁想,这个看来并不遥远的世界特级大师的目标,却让孙铭又整整走了22年!

  2.桥牌架起她对人生的理解之桥

  “世界桥牌皇后”杨小燕女士是被邓小平亲自指定为中国女队的教练和中国桥牌协会顾问的。她说过:“桥牌不是游戏,而是教育,是可以陪伴你一生的教育。”

  可以说,中国桥牌女队的老队员们都是杨小燕女士的学生。她除了教她们运用数学、逻辑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等技术技巧,锻炼和提高她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之外,还有大局观与合作精神以及优雅的风度。自从接触到杨小燕女士以后,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她的叫牌、出牌的姿态,她对待一副牌一局牌输赢的淡定风度,都是年轻的中国女桥牌手们暗暗学习模仿的榜样。

  杨小燕女士所说的“一生的教育”,还包括搭档这个问题。桥牌界有句话,找搭档比找老婆还难。做搭档的两个人,水平有差别是必然的。正因为桥牌是两个人的事,一个牌手能力再强,假如没有默契配合的搭档,他也绝对成就不了他的冠军梦。搭档之间良好的合作是打好桥牌的关键,单枪匹马打不了胜仗。可以说,桥牌比赛胜负的一半取决于搭档关系。

  搭档,也曾经是孙铭心里“最大的痛”。早在1993年我第一次采访她以前,就听说她的搭档是很难选的。年轻时的孙铭整天埋头在黑桃、红心、方板和草花之中,对自己要求苛刻,对搭档苛刻要求。她对搭档常常不顾一切地精挑细选,换了又换,毫不妥协。孙铭是单纯的人。她得罪了人,自己却不知情,因为她针对的是牌,而不是个人。那时我也当面问过她与搭档的关系,她尽管承认关系有些紧张,却仍然固执己见,非要找合适的不可。十多年过去了,她对我说:“那时候太想赢了,把成败看得太重了,就没在意别人的感受……理解少了,宽容也少了。”

  孙铭的父亲是个天文爱好者。一次爸爸对她说,宇宙那么大,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是非常渺小的,还能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那么去计较呢?爸爸又说,如果你和别人一样,被搭档说来说去,你会怎么想?

  1983年底,队里给孙铭安排了北京大学的朱小音做搭档,两人一拍即合,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就和队友们一起在1986年的远东赛上夺得了冠军。这是中国队首次在国际比赛中拿到第一名的成绩,也是第一次冲出了亚洲。6年以后,孙铭的搭档朱小音因本职工作的关系离开女队。

  1991年,孙铭与刘逸倩搭档,参加世界团体锦标赛,女队获威尼斯杯赛第三名;后来又在香港公开赛中夺得冠军。

  1992年,孙铭与当时的大学生董永灵搭档,女队获奥林匹克团体赛第四的成绩;又在远东赛上夺冠。

  在桥牌界与搭档相处是有守则的。诸如,在牌桌上沉默是金;不要讲课;不要讨论刚刚过去的一副牌;绝对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你的同伴;如果你觉得同伴比不上你可以另找同伴……这些守则,有的是修养,有的是策略,有的是计谋。这些,孙铭是逐渐体会到的。她说:“打桥牌打到我们这种水平的时候,都是很有个性的,有个性的时候又能在一起,可以说是比较难的。”我问孙铭,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好的搭档?孙铭说,没有其它办法,只能试,一个一个试。因为在一群实力相当的桥牌手中找搭档,水平不是大问题,默契才是关键。是默契程度的高低,决定比赛的胜败。

  1993年,孙铭与王宏利开始搭档,一直合作到2000年。王宏利在队里被称为“王工”,队友们什么麻烦事、难事都找她,她也竭尽全力地去解决。王宏利的刻苦、沉稳、好脾气、与大家融洽的相处能力,都给了孙铭很深刻的印象。我问孙铭,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别人的脾气性格好了?孙铭说,大概是年龄吧,还有妈妈的离去……

  1996年,奥林匹克团体赛在希腊罗得岛举行。此时孙铭妈妈的癌症已很严重。比赛一有空隙时间,孙铭就跑到罗得岛大街上的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一说就是好半天,前后花了300多美金。当她流着眼泪听姐姐说妈妈快不行了的时候,心里开始后悔自己的这次出行。最终,当她带着获得奥赛亚军的消息,背着双肩包出现在妈妈床前的时候,妈妈虚弱地伸出手。她埋头在妈妈面前,好让妈妈颤抖的手能摸到自己的脸。一个星期之后,妈妈去世了。

  妈妈的辞世使孙铭迅速成熟了。队友们目睹了孙铭的痛苦。一次,古玲安慰孙铭说,咱们今年的成绩这么好,可能是你妈妈在保佑咱们。孙铭说:“真的,无论是比赛,还是乘坐飞机,颠簸非常厉害的时候,我都在求妈妈保佑,我相信妈妈的灵魂一定是在的……”

  对于“桥牌即人生”这个道理,桥牌手们很早就听到过,但是真正在人生中实践它,那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味的。

  3.能哭的世界冠军

  孙铭有个出名的地方,就是能哭。假如一场大赛没打好的话,她常常是最先哭的那个。就是说,输赢的问题,她真的很看重。当然,求胜的欲望是所有竞赛项目的基本动力。这个唯一勇夺男子比赛冠军的女牌手只有在这种时刻不再逞强。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国内比赛,她们败了,连前四都没进。她和队友蒋璐凌晨4时要去赶火车,孙铭一起床,想起昨天的比赛,坐在床上就哭了。蒋璐立刻也跟着哭起来。两人一路哭到火车上,惊得对面的旅客直问:“你们怎么了?怎么了?”1988年,女队去意大利打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团体赛。前一年她们在牙买加的威尼斯杯赛中取得第6名,没想到这次却连前8都没进入。孙铭又哭了,大声地哭,还要再等四年,好像再也没有机会了,心里非常懊丧,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因为自己可以在其他牌上打得更好一些。

  最令孙铭痛彻心扉的,就是2007年在上海举行的那一场世界锦标赛威尼斯杯的角逐。在此之前,中国女队已经先后拿了10届亚太地区冠军,多次打入世界大赛的八强,4次获得世界比赛亚军,就缺一个世界冠军了。同时,这次比赛又因为是在中国举行,所以夺冠呼声就特别的高。孙铭的一些朋友特地从香港飞到上海观战。比赛开始,中国女队一路过关斩将,如愿进入半决赛,争夺决赛资格,对手却是美国队!——中国女队的噩梦。多少年来,中国女队连续6次负于美国队,几乎是逢美必输了。可是这次是不同的,中国女队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赛前对孙铭和王宏利做了单独训练,而且发挥了我国体育竞赛训练以男队员为女队员陪练的传统。比赛中,经过95副牌的较量后,差距不大,最后一副牌决定胜负。对手叫出3无将定约,孙铭加倍!

  同伴攻红心J,按同伴之间的约定应该是花色选择信号,恰恰在此时两人之间出现误会——其实,如果搭档攻方块的话,那么就OK了,搭档王宏利手里还有孙铭不知道的8个牌点,美国队的定约必宕无疑,中国队的胜利就到手了。这时,同伴攻出了红心小牌……

  当比赛结束孙铭看到对手的牌时,她随即痛哭失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毫不犹豫地把镜头推到了她的脸上。特写!这时,为大赛写公报的美国办事员专门跑了过来,他对孙铭说,你一定要原谅你的同伴,一定要从这里走出来!

  在中国桥牌女队眼里,没有夺冠,就算失败,就像登山运动员到了顶峰面前,只差一步,未能登临,当然算失败。这一次,使孙铭再度考虑到退役。30年来,面对比赛的失利,包括家庭的变故,国外俱乐部的邀请,也包括身体的病痛,使得孙铭好几次萌生过退意,但都被队友和领导挽留下来。2009年初去世的中国桥牌协会副会长易厚高就曾经劝过孙铭说:“等一等再走吧,等你拿到一次世界冠军以后……”

  30年过去了,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面前,在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面前,你只选择了桥牌这一种人生,你后悔过吗?它究竟给了你什么呢?每每想起自己的人生选择,孙铭都充满感激之情,她说过,是桥牌使得她的人生有了意义,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快乐,有了朋友,有了眼界,有了充实的生命。回顾自己的运动生涯,一步步走过来,其中包含着多少组织上和朋友们的心血;想到那些曾经一起打牌的队友,无论个人能力、比赛经验都可以说是一流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退到二线,做基层的普及工作,甘心为一线的队员们服务;还有不少已经去世的桥牌界朋友的厚望,其中体育记者臧平分随队出征那次,为了让队员们吃好赛好,亲自为她们上街买菜下厨做饭的情景,也令孙铭不忍断然离去。上世纪80年代,在澳门的港澳穗桥牌赛上,孙铭发着39度高烧,裹着毛毯打完比赛;在桂林的一次国际比赛上,她的牙神经暴露,牙痛到了极点,仍然坚持打完比赛;2008年在美国夏季比赛上,孙铭腰椎间盘突出,一坐就是打几十副牌下来,动都不能,动辄剧痛,医生索性等在一边,赛完都快瘫痪了,最后是坐着轮椅回国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还不都是那个最重要的冠军之梦!

  2009年8月25日,中国女队出征巴西圣保罗。9月12日,我们在国内得到了以下消息——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中国桥牌协会消息,北京时间12日晨,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2009年世界桥牌锦标赛女子组决赛中,中国龙珠女队以220∶148击败老对手美国一队,首次捧起世锦赛冠军奖杯威尼斯杯。

  本次比赛是8月30日开赛的,经过7天的循环赛,产生了公开组、女子组和老年组的八强,中国龙珠国家男女队双双出线。淘汰赛阶段,中国女队首先战胜瑞典队晋级四强,又力克前世界冠军法国队进军决赛。决赛中,中国女队再接再厉,击败多年的老对手美国一队,首次在世锦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

  中国桥牌女队曾经四获世界大赛亚军,却始终与冠军无缘,在与美国队相遇的淘汰赛中,几乎从未取胜。去年世界智运会上,她们终于打破淘汰赛逢美不胜的怪圈,但因兴奋过度,决赛中以1分之差负于英格兰队,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遗憾之余,中国女队重新整装出发,从中国桥牌协会、教练到队员,大家的目标一致指向2009年世锦赛威尼斯杯。无论是出征前还是比赛中,甚至在与瑞典队1/4决赛中落后时,队员们都非常有信心地说,“我们一定能赢”。实力和信心让中国女队终于圆梦巴西,在威尼斯杯上留下了中国的记录。

  赛后,当代表中国女队出战的孙铭/王宏利、王雯霏/刘逸倩、阎茹/董永灵六名队员来到比赛转播厅时,正在观看公开组百慕大杯决赛转播的人们用雷鸣般的掌声向新科世界冠军表示祝贺。

  新华社记者李晴扬在9月15日的后续报道中专门提到了孙铭,他写道——

  中国女队主力队员孙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心绪难平,她认为女队能够成功登顶,是中国几代桥牌人共同奋斗的结果。“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甚至半决赛对法国队,半程过后比分还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失去信心,”这位上世纪80年代就入选国家队的老将说,“而以往多次冲击世界冠军失利,也使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次夺得威尼斯杯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30年,孙铭终于站上了世界桥牌的巅峰,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来源:新华网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