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桥牌锦标赛:赶“桥牌庙会”莫要顾此失彼  (2007-10-31)
  今天下午,全国桥牌锦标赛混合团体赛开始前,举行了女子团体赛的颁奖仪式。当获得亚军的上海解放和记女桥队员挂上奖牌时,发现奖牌的成色不对劲。仔细一看,是铜牌!原来,颁奖者将银牌误发给了获得第三名的商务领航队。顿时,整个会场一片哗然。

  混合团体赛开始了,40多张比赛桌子紧紧地挨着,连开室和闭室都没有用大幕布隔开来。这个桌子上讲的牌,那个桌子上的桥手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与其说是来参加全国锦标赛,还不如说是来赶一场“桥牌庙会”。

  与上半年的全国桥牌协会锦标赛不同,下半年的全国桥牌锦标赛“门户开放”, 无论是谁,只要付报名费,就可以参加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桥手和桥牌爱好者济济一堂。就“重在参与”而言,可以说很成功。但要论全国锦标赛对于提高我国桥牌整体水平的作用,就很难说了。相比较而言,上半年比赛的规则要比下半年全锦赛规范。只设队式赛项目的协锦赛,参赛队是按照前一年成绩来“对号入座”,强队与弱队分布在不同组别。这样,既能反映出各队的真正水平,又能使桥手在比赛中接受锻炼。全锦赛将水平参差不齐的队混编在一起,再加上随意改动规则,不仅降低了比赛的权威性,而且还会伤害一些强队。一位来自广东的桥手向记者说了这么一件事:他们在男子双人赛上与一对河南选手同桌手谈时,发现对方出牌非常不规范,尽管裁判作出了对自己有利的判决,但这对广东选手还是放弃了接下来的比赛。从主观而言,这对河南选手的牌风可能有问题,但客观条件也给他们提供了方便。

  “重在参与”和“培养人才”是全锦赛的宗旨,而对立志要在世锦赛上“男队夺牌,女队夺冠”的中国桥牌来说,似乎后者更为重要。如果顾此失彼,那就有点不值得了。

  (本报天津10月26日专电)本报记者 杨仁杰

  
 
 
 

进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