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魅力桥牌征文:忙中取乐 (2006-11-01)
|
读中学时,我就会打桥牌了。下棋、桥牌等充满思考及竞争性的游戏,是多数学生所爱的活动,我尤其喜爱打桥牌。
下棋纯粹是一个策略游戏,强调分析、策略以及经验。一位有经验的棋手,都会有几套常用的策略,因此长期比赛下去,总会觉得每局都有熟悉的感觉。
桥牌却不同。四个人的游戏,分作两队比赛。其中除了策略以外,还有就是与队友透过叫牌的过程进行沟通,把手上所持有的牌的实力,通过叫牌告诉队友,以寻求最佳合约,获取最高得分。而且对方也可以加入竞叫,对敌人的沟通加以干扰,因此,一副牌是否打得好,不完全是运气、实力、策略,还要加上人际沟通、对人心理状况的认识等等。用现代的术语,打桥牌所要求的就不单是IQ(智力)、运气、实力,还要加上EQ(情绪智商)、AQ(逆境智商)等。
少年时,桥牌桌上的对家(拍档)都是一起长大的好友,但每一局比赛总是希望能夠赢,因此每每会为叫错一个叫品、打错一张牌或其他原因而引起争论,好像每次犯错都是不可饶恕的事,很多时候,都会令对家不快。还好少时不记仇,也不会把过分的责备放在心上,每每在这一副牌有争论,在下一副牌却又和好如初。牌友中间稍为成熟的,都会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游戏的结果,也愿意接受人总会犯错的观念。
打牌时,每每会天南地北地闲聊,因此在学生生涯中,最好的朋友,竟也是桥牌桌上的对家或对手。
参加工作后,打桥牌一下子成了极奢侈的活动。专业进修、发展事业以及谈恋爱等,把打桥牌的时间,挤出了时间表以外。若偶然能和儿时好友一起打上数局,自是一大乐事,却也是难能可贵。
中年后,一班少年牌友,纷纷下海或外出,一起碰到打桥牌的日子,并不多见。记得有一次春节,我的牌友分別从很远的地方回家过年,能有一晚共聚打桥牌,实是生平极珍贵及值得怀念的一件美事。所珍惜的,除了是打桥牌的乐趣外,还有的是一份从小建立的友谊。记得大家曾相约在互联网上一起打桥牌,只是发现在互联网上打桥牌,缺少了沟通和交谈,也感受不了这一份情,单纯打桥牌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现在,我经常与各种人打桥牌,所计较的已不是胜负,而是让自己的脑子得到操练。每一局最感兴趣的是我对自己、对家、对方的叫牌、打牌以及策略分析是否正确,能否找出最佳叫品或打出最好的牌。至于胜负,则已知不是人力所能决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才是决定胜败的因素。有时想一下,你的对家未必和你有相同的水平,要打的话,就要接受对家的水平不如你。当然若你的技术不如你的对家,大概你也不希望每局都要让他来教训你一顿吧。
我喜爱打桥牌,也愿意在繁忙的生活中,留下一些空间,让我在这自由思考的状态中,享受悠然自得的乐趣。(晓风)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