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牌裁判:提高素质是基础 加强管理是关键  (2002-04-16)
  (本站讯)沸沸扬扬的足球“黑哨”一时间炒的火爆异常。相对于绿茵场上的黑衣执法官,桥牌赛场上的裁判同样在比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国桥牌运动的裁判工作来说,提高素质是基础,加强管理是关键。

  对于步入职业化的中国桥牌来说,足球的裁判问题可为前车之鉴。要知道,中国足球也正是在发展为职业化后,令人发指的“黑哨”于是突显而出。根本原因在哪里?一句话,职业化的发展,使得利益成份空前增长,于是自然引得屑小之辈趋利而行。

  对于桥牌裁判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水平,一是敬业精神(或曰公平、公正)。这两个方面同样重要。作为裁判,如果业务水平欠缺,其执法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只能是空穴来风;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即使水平再高,在受到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同样不能保证裁判工作的公平和公正。那么,中国桥牌目前的裁判队伍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引述“信业杯”2002年全国桥牌协会锦标赛公报的报导:

(大赛公报5)比赛中,裁判执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比赛质量。“公平、公正”是所有裁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加强业务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据牌手反映,有些裁判对最基本的违规处理都出现了偏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吗?

(大赛公报6,大赛述评)为了迅速提高我国桥牌运动水平,迈入世界桥牌强国的行列,我们应注意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是加强桥牌队伍的建设,有条件的俱乐部应力求做到管理科学化、训练系统化。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青少年选手。逐步减少平时不抓训练,比赛东拼西借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加强裁判队伍的建设。目前,提高裁判的业务水平是当务之急。在这样的大赛中应该防止出现对简单违例作出误判的情况。进一步净化我们的赛场,为造就一批优秀选手创造条件。

  通过本次大赛的报导可以看出,对于目前中国桥牌的裁判队伍,从与其直接联系的运动员(牌手)方面的反映来看,确实尚有颇多不满之处。这种不满,主要集中于认为某些裁判水平偏低。

  至于裁判工作的“公平、公正”,因为这确实属于比较敏感的话题,在以前的报导及评论中大都比较隐晦。也许这反映了目前中国桥牌的裁判公正性确实比较良好。不过,没有问题突显而出也并不能完全说明根本不存在问题。与足球等其他运动一样,保证中国桥牌裁判工作的公正、公平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与关注,共同将这项工程建好,为中国桥牌运动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以前,中国桥协曾多次举办过桥牌裁判培训班,在去年全国俱乐部赛之前在西安再一次举办了培训。可以看出,确实比较重视桥牌裁判的培养。对于出现于全国赛场的裁判来说,按照规定应该都具有一定的资质及裁判证书,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业务水平问题实在太不应该。看来,提高裁判队伍素质的工作还应加强。同时,加强裁判队伍的管理,包括加强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非常需要,对于桥牌裁判不要搞终身制,拿到证书就万事大吉,这样做显然不利于裁判队伍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具体方法可以考虑:一、坚持举办裁判培训活动。二、对于各级裁判员定期进行考核及复核,不合格者坚决吊销其桥牌裁判资质。三、对于裁判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及记录,可以对裁判过程中裁判的失误率采用积分制(牌手上诉仲裁委员会成功将是重要的参数),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成绩差的则给与降低等级直至吊销裁判资质等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督促裁判员们自觉自愿的加强学习,提高敬业精神,从而保证形成一支真正高素质、过的硬的裁判队伍。

  
 
 
 

进入论坛